欢迎您进入某某淀粉企业有限公司

热门关键词:

当前位置主页»客户评价»

《地心引力》:“天宫”真是太空拯救者吗? 来

返回列表 来源:牛牛网注册 浏览: 发布日期:2020-03-06 17:43【



《地心引力》中中国空间站“天宫”内外景

  

  迷失太空的女英雄终于发动了救生舱,飞向天空中的小白点。然后,她得救了。因为这是中国的空间站“天宫”,里面还有著名的“神舟”救生舱——这是最近热映的电影《地心引力》中的情节。


  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影院中,当好莱坞老牌美女桑德拉·布洛克用洋腔洋调发出类似“天宫”、“神舟”的声音时,手拿可乐和爆米花的观众总会会心地笑出声来。对于他们,这是电影中的“中国彩蛋”。


  埋下“中国彩蛋”的好莱坞电影,并不在少数。《阿凡达》中的哈利路亚山原型在张家界,而《碟中谍Ⅲ》直接把场景安排在上海和西塘。最撼人的还是前几年上映的《2012》,末日降临的世界被装进了中国人建造的方舟!而这回在《地心引力》中,来自东方的拯救者甚至不再是用“中国制造”,干脆用了属于未来的航天技术。


  不过,别忘了,虽然导演是墨西哥人,这却仍是一部好莱坞电影。导演阿方索·卡隆在接受《纽约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说,之所以要选择女性为主角,就是想让人忘了她是英雄。可是,如果整部片子都是一个人穿梭于危机四伏的太空,“在绝望中寻找希望”,又怎能让人忘了“英雄”?即便“神舟”把女主角带回地面,但《地心引力》中救赎的核心,仍然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式价值观。


  虽然导演在媒体上不断辩白,说电影中的中国元素源于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,毕竟中国是第三个独立设计、制造、发射和维护空间站的国家,太空又是如此浩渺。不过,美国网站“thewrap.com”也推测,因为在中国上映,这部投资8000万美元的电影,能在全球卖到2亿美元的票房。正像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说过的一样,中国元素是美国电影的“新刺激”。


  的确,在《花木兰》、《功夫熊猫》上映时,就有西方影评人敏锐地看到,中国不过是这些东方故事的点缀,其精神内核仍是美国片。所以,即便是无心插柳,“天宫”“神舟”的高科技,也只是《2012》中“中国方舟”的替代品——虽然比起《环太平洋》中的香港机甲战士、《环形使者》中的中国演员,《地心引力》要用心得多。


  不是吗?美国《时代》周刊在谈及此事时,在“《地心引力》以中立色彩描述了中国空间站”后,略有醋意地加括号注明“如果不是正面的话”。但敏感的中国观众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:电影中数次“别有用心”地强调了“神舟”救生舱操作面板和俄罗斯救生舱的相似性——虽是科幻作品,但他们的潜意识中似乎仍不愿相信:中国也能?


  《地心引力》中的“天宫”正是一种提醒:当我们还满足于自费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唱民歌,当我们还津津乐道于从外国购买版权的娱乐节目,别人早已瞄准了我们的市场、用上了我们的题材。如果不能持续增强我们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、不断增加我们输出价值观的实力和能力,太空中再先进的飞船,也只是化成美国电影中的“中国噱头”,成为世界人民餐桌上美式沙拉里搅拌着的几粒中国火腿肠。


  “别人惹祸、美国遭殃、中国救人”,《地心引力》刚在美国上映时,就有影评人这么总结。不过,即便过道中飞舞着乒乓球拍、返回舱里摆放着大肚弥勒,“天宫”和“神舟”仍只是可取代的电影道具。或许,我们更该期待的,是五千年文明产生更强大的“地心引力”。

(编辑:ruo)

加入收藏 (0人收藏) 复制链接地址